院内新闻

【看齐北京肿瘤标准】八旬肺癌患者的“生命突围战”:四年抗癌路,精准放疗延续高质量生活

内容提要

2025年夏,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内,85岁的李大爷紧握王春强主任的手,笑容满面:“四年了,我还能买菜做饭,多亏了你们!”复查结果显示,他左肺的肿瘤从最初的6.7cm缩至2.3cm,且未出现转移。这一结果,让这场始于2021年春的抗癌长跑,成为高龄肺癌患者“带瘤生存”的经典案例,也是现代精准放疗技术的胜利。

图片



PART.

01

高龄抗癌的“生死抉择”

当6.7cm肿瘤遇上80岁身体

四年前,李大爷因乏力、消瘦、气短等症状,意外发现左肺巨大占位,大小约6.7cm×4.9cm,最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确诊为肺鳞癌。面对82岁高龄和肿瘤的凶猛进展,家属一度陷入绝望,并决定回到家乡医院寻求治疗方法。

图片

治疗前肿瘤影像

“开胸手术风险极高,传统化疗对肺鳞癌效果有限,还可能加重身体负担。”王春强主任回忆,团队当即决定采用局部精准放疗,在确保疗效的同时,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,提高生活质量,为老人开辟一条生路。


PART.

02

四年抗癌“成绩单”

肿瘤缩小70%,生活如常

治疗的关键在于“毫米级”的精准打击。依托国内顶尖放疗设备——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,团队通过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(IMRT),将放射线误差控制在1mm内,既集中火力攻击肿瘤,又能降低周围肺组织损伤。配合PET/CT生物靶区动态追踪技术,医生能清晰区分活跃癌细胞与坏死组织,实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
图片

四年间,李大爷的肿瘤病灶持续缩小,从最初的6.7cm缩小至目前的2.3cm,气短症状显著改善,治疗期间甚至未出现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。如今的他不仅生活完全自理,还活跃于社区老年活动,焦虑评分从重度降至几乎消失。

图片

治疗后肿瘤影像

“很多患者以为抗癌就是‘你死我活’,其实‘带瘤生存’同样能创造生命价值。”这场“生命奇迹”的背后,是市二院放射治疗中心对精准医学的深刻践行,科室凭借超高的技术水平及一批国际顶尖设备支持,不断提升生物靶区勾画精度,并建立多学科诊疗(MDT)模式,融合外科、靶向、免疫、粒子等手段,为200余例高龄肿瘤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,颠覆了“高龄癌症等于绝症”的传统认知。


PART.

03

人民医院 人民名医

图片

王春强

副主任医师

·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

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5医院放射治疗组组长

·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放射治疗科主治医师

·中国抗癌协会会员

·中国医学继续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

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免疫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

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

·辽宁省免疫学会肿瘤营养与免疫分会委员会委员


专业特色:

从事肿瘤放射治疗近20年,曾于空军总医院进修肿瘤放射治疗学。擅长头颈部肿瘤、胸腹部肿瘤、盆腔肿瘤等肿瘤多发、疑难病诊治。精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(3DCRT)、调强放射治疗(IMRT)、图像引导放射治疗(IGRT)、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(Rapid-Arc)、SBRT、VMAT等先进放疗技术。尤其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肿瘤、鼻咽癌、宫颈癌、直肠癌、食管癌、肺癌、脑转移、骨转移、淋巴结转移、肺转移、肝转移等肿瘤的放疗,尤其对部分肿瘤的疑难杂症的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熟练掌握头颈部及体部肿瘤的影像诊断及综合治疗原则,注重规范化治疗。擅长为肿瘤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
上一篇:【锦旗背后的故事】从瘫痪到站立,市二院神经内二科赵智江主任团队破解罕见病,助老人七日实现“行走自由” 下一篇:【专病专治 精准就医】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认知障碍专病门诊,为“遗忘人生”按下暂停键

  • 统一呼叫平台